螺杆和机筒是双螺杆的核心部件,也是价值最高的部分。磨损是不可避免的,但如何早期发现、科学评估和合理处置,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和产品品质。
一、磨损的早期征兆:防微杜渐
工艺参数变化:
产量下降:在相同转速和喂料设置下,出料量明显减少,因为磨损导致间隙增大,物料回流增加。
主机电流波动:电流值变得不稳定,或同样产量下电流值显著降低(因为剪切力下降)。
塑化质量下降:由于剪切和建压能力减弱,出现塑化不均、分散不良(如色差)、排气口冒料增加等现象。
产品外观变化:
颗粒中出现越来越多的“晶点”或“麻点”,这可能是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或碳化料。
拉条变得粗细不均,难以控制。
异常声响:运行中听到明显的金属摩擦声或周期性异响。
二、磨损程度的评估与测量
停机检查:定期(建议每3个月)抽螺杆检查。
肉眼观察:螺纹块表面镀层(如有)是否脱落,棱边是否变圆滑,有无深沟划痕。
专业测量:使用百分表测量螺杆外径和机筒内径,计算配合间隙。当间隙超过原始设计间隙的一倍时(例如,原始间隙0.4mm,现在超过0.8mm),就需要严肃考虑修复或更换。提供不同机型的建议磨损极限表。
广东开研的远程诊断:客户可提供磨损部位的高清照片和测量数据,我司技术工程师可提供初步的远程评估和建议。
三、磨损后的处置方案:修复还是更换?
修复方案(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磨损)
螺杆修复:
表面处理:对磨损的螺纹工作面进行喷焊(如碳化钨)、激光熔覆或等离子堆焊高性能合金材料,然后精磨至原始尺寸。广东开研提供专业的螺杆再制造服务,修复后性能可达到新品的90%以上,而成本仅为新轴的40%-60%。
机筒修复:
对于内孔均匀磨损,可采用内孔镶套技术,嵌入新的双金属合金衬套,恢复如新。
对于局部损伤,可采用补焊+精镗的方式。
更换方案(适用于严重磨损或损坏)
评估成本:当修复成本超过新购部件价格的65%时,通常建议更换。
升级机会:在更换时,可以考虑升级材质。例如,从普通的氮化螺杆升级为我司的电镀螺杆,或从双金属机筒升级为更耐磨等级的合金,虽然初次投入高,但能大幅延长下一次的维修周期,综合成本更低。
根本原因分析与预防:
每次磨损,都要分析原因:是加工高填充料(如玻璃纤维)的正常磨损?还是因为物料中含硬质异物(如金属碎屑)或工艺不当(如局部过热)导致的异常磨损?
预防建议:
加强前道处理:在投料口前增加强磁除铁器、金属探测分离器。
优化工艺:避免在过低转速下过高负载运行。
定期保养:严格执行开机预热和停机清洗规范。
总结:
面对磨损,客户不必焦虑。广东开研装备不仅提供高性能的耐磨新品,更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部件维护解决方案。从早期预警、专业评估到经济合理的修复或更换,我们始终是客户设备资产的忠实守护者,帮助客户将维护成本降至最低。